耬

,又稱耬車。耬是一種畜力播種工具,這種工具據東漢崔寔

《政論》的記載,耬車由三隻耬腳組成,即三腳耬。三腳耬,下有三個開溝器,播種時,用一頭牛拉著耬車,耬腳在平整好的土地上開溝播種,同時進行覆蓋和鎮壓,一舉數得,省時省力,故其效率可以達到「日種一頃」。
據史書記載,耬車是漢武帝時主管農業生產的搜粟都尉趙過發明的。趙過為了推廣代田法,發明了一系列與之配套的農具,耬便是其中之一。耬車的三個耬腳可以一次性開出三條溝來,同時完成的還有播種和覆土等項作業,因此大大提高了效率。
耬車的出現為分行栽培提供了有利的工具。它能夠保證行距、株距始終如一,這就為畜力中耕的發明準備了條件。元代時,出現的一種耬鋤,它是
直接從耬車發展而來的,耬鋤同耬車非常相似,只是沒有耬鬥,取而代之的是耰

鋤。使用時用一驢挽之,效率非常高。鋤頭的入土深度達二三寸,超過手鋤的三倍,而且速度快,每天所鋤的地達二十畝之多。
耬車除了改進為耬鋤之外,還經過改進用來施肥,而成為下糞耬種。下糞耬種,是在原來播種用的耬車上加上鬥,斗中裝有篩過的細糞,或拌過的蠶沙,播種時隨種而下,將糞覆蓋在種子上,取到施肥的作用,使開溝、播種、施肥、覆土、鎮壓等作業一次完成,大大提高了功效。
耬,可以稱得上是中國農學史上最巧妙的發明!至今在北方農村仍然能見到耬使用的身影。